2020年12月15日
智能制造展了解到,“十三五”以来,我国制造业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成效显著,重点地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覆盖率达到8%,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新兴产业以30%以上年增速快速增长。
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一些国家面临第二波疫情威胁,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世界经济逐步陷入低迷,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带动了智能制造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专家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协调,提升智能制造要素保障水平;二是深化务实合作,提升智能制造持续发展动力;三是优化产业生态,提升智能制造共同开放水平。”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发展。“十三五”以来,工信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智能制造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制造业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加速融入,重点地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覆盖率达到8%。
其次,核心能力显著增强。关键技术装备和软件不断突破,工业机器人、3D打印、智能物流装备、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以30%以上年增速快速增长,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5000多家。
第三,发展环境更加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持续健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等270项国家标准覆盖了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有力支撑了各行业智能转型。
智能制造的蓬勃发展,正在缓解传统制造业的痛点。三一重工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董明楷介绍,“我们通过内置传感器,使售后服务实现了远程化,从而为客户创造了更大价值”。据悉,三一重工从2018年开始数字化转型,目前所有园区的生产线和设备都通过工业视觉识别去识别人员、设备、物料,为企业降本增效、提档升级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
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竺延风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东风汽车重新启动产业链时发现,湖北省一级供应商就有1928家,直接拉动22万人复工就业。“这样大的产业链如果没有5G+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的应用,很难使它高效运转起来。”
然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不仅需要掌握人工智能技术,还需对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生产特点、流程、工艺有深入理解,同时掌握“人工智能+制造”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2020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达30万人。现阶段中国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难点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价值难以准确衡量、部分领域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工业深水区解决方案仍待探索以及复合型人才匮乏4个方面。
专家指出,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其重要路径是打通数据系统之间的数据鸿沟。重点是优先选择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钢铁、智慧港口、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产业园等作为突破,营造大环境、大基础、大生态和大链条。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提高智能制造核心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关键装备、核心工业软件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突破一批高端装备与软件,打造一批融合新兴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
二是坚持分类施策,深化智能制造应用推广。深刻把握智能制造在不同行业、环节、领域的扩散规律和融合方式,分行业、分步骤开展数字化制造普及、网络化制造示范和智能化制造探索。
三是坚持优化环境,健全智能制造支撑体系。研制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标准,建设行业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展获悉,在当前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势、新要求下,进一步突出了打造国际化智能制造生态。
来源:机电商报